第657章 前无古人的记录_1980我的文艺时代
火车小说 > 1980我的文艺时代 > 第657章 前无古人的记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57章 前无古人的记录

  第657章前无古人的记录

  人艺的兴衰,见证了中国八十年代的文化浪潮,让人不禁唏嘘。

  于是之退休之后身上只剩下演员这层身份,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,可以专心演戏了。

  欢送宴结束,有不少人喝多了,穆森混迹在同事群当中,身形晃晃悠悠,但神智始终清醒。

  院里的几位领导在送林老师,林老师喝了酒,他们特地让院长司机小何帮着开车。

  人艺副院长是副局级,但于是之享受的是正局级待遇,有配车和司机。

  穆森看着汽车远去,心绪复杂。

  刚才吃饭的时候他去给林老师敬了一杯酒,得到了林老师的勉励,但这并不能消除他心中的郁郁不得志和生活带给他的苦闷。

  当年,他凭借改编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话剧《嘉靖与海瑞》获得于是之院长和林老师的赏识,还没毕业就预定了人艺的编制,不仅成了同学之中人人羡慕的对象,也是人艺的重点培养对象。

  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,他写了四部话剧剧本,每一部的反响都挺不错,但始终达不到《嘉靖与海瑞》的高度。

  这其中有自身能力的问题,也有大环境的问题。

  当年他写《嘉靖与海瑞》,是站在林老师的肩膀上,算是取巧。

  再加上这几年国内话剧市场的不断衰落,导致话剧在文艺市场的受关注度不断下降,尤其是电视剧的崛起,大量抢占了原本属于电影和话剧的观众,很多话剧观众已经很久没有走进过剧院了。

  眼看着当年那些不如自己的同学、同事,如今投身电影、电视圈,一个个混的风生水起,募森心中不免有些不平衡。

  这几年,他结婚生子,经济压力也很大,但他心中又有几分属于自己的艺术坚持,不屑于去写一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剧本。

  充满矛盾的心态,让穆森左右为难,苦闷异常。

  我要是有林老师的那种才华就好了!

  进入十二月份,天气越来越冷,大雪一过,燕京城真就下了一场大雪,连车都不好开了。

  自从陶父进京之后,陶父和陶母就住进了林为民给他们准备的房子,故宫旁的那处二进院。

  家里有孙姐和秦姐二人帮忙,其实用不太上两人,但两位老人还是忍不住,白天一大早就去识住小院,到了晚上再回来,陶慧敏怎么劝他们也不听。

  赶上今天下大雪林为民开着车送二老回家。

  送完了陶父陶母,林为民正打算开车回家。

  一辆黑色的虎头奔驶过院门口,擦着林为民的车过去,林为民正打算上车,没想到刚过去的那辆车靠在路边停了下来。

  黑色的尖头皮鞋踏在雪地上,一个身着西装、披着大衣的款爷从车上下来,看了看林为民,连忙说道:“哎呦!林老师,真是您!”

  林为民听着声音耳熟,等来人走近,他才发现竟然是李成儒。

  这有了钱就是不一样,一身打扮富贵逼人。

  “成儒啊,差点没认出来你,变化可真够大的!发财了!”林为民调侃道。

  李成儒跟别人能装一装,但在林为民这可装不起来,林老师是八十年代就能豪捐一千万的主儿,而他折腾了这么多年,也就是这两年炒外汇,账户里的浮盈才将将过千万。

  “您说笑了。真是老长时间没见着您了,您今天这是……”

  “这套房子给我岳父岳母住了。这不今天下雪嘛,送他们回家。”林为民解释道。

  李成儒说道:“怪不得总碰不着您呢,连壮壮都碰不着了。”

  “你呢,还在这住呢?”

  “没有。早搬了,现在住亚运村那边,今天过来陪我妈吃顿饭。”

  “有孝心。”

  寒暄了几句,李成儒邀请林为民去家里吃点饭,林为民以吃过了晚饭为由拒绝了他的邀请。

  李成儒便又从自己那辆虎头奔的后备箱里拿出一盒雪茄,“好几年没见面您不吃饭,那这东西总得收吧。古巴的雪茄,味道特醇,我身边的人抽了都说好,您尝尝。”

  “不用不用,我也不抽雪茄。”

  “这是我的一点心意。您是壮壮的长辈,就是我的长辈,这东西您得收着。”

  李成儒好说歹说让林为民收下了东西,他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又说道:“之前不知道您家老人住在这,这回知道了,回头我让我爸妈过来串串门,陪二老解解闷。”

 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。

  对李成儒道了声谢,二人各自上车离去。

  回到家中林为民将那盒雪茄拿进屋,陶慧敏问道:“你也不抽,从哪弄的这东西?”

  林为民便将刚才碰见李成儒的事说了一遍,陶慧敏问:“就是那个‘三李’?”

  “是他,西单特别特就是他开的。”

  西单特别特服装商城就是李成儒的产业,刚开业时因为招聘的导购员个顶个儿的漂亮赛空姐,在燕京城名声大噪。

  最高峰时一天营业额超过50万人民币,成就了李成儒“燕京三李”的名声。

  “我记得他跟壮壮还是同学吧?”

  “嗯,都是业余表演班的。”

  “这人,还挺讲礼数的。”

  李成儒的做法虽然有点暴发户的嫌疑,但礼多人不怪,总不是件坏事,以后找个机会肯定要还一下。

  又过了几天,林为民主动跟社里签了一份出版合同,是《千与千寻》的。

  《千与千寻》从六月份连载至今已经七期,等到下个月就是连载的最后一期。

 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连载,这部小说在国内儿童文学领域的名气已经彻底打开,被众多评论家誉为“近三十年来国内儿童文学领域最杰出的作品”,同时也在全国无数少年儿童当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。

  《儿童时代》因为这部小说的连载,销量由早前的40万份每期一跃达到了270万份。

  93年一月号是《千与千寻》的最后一期,预计打破300万份的销量并非难事。

  这个数字,不仅打破了《儿童时代》的销量记录,同样也打破了国内儿童文学刊物的销量记录,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,也很有可能后无来者的记录。

  在1992年的下半年,无数中国孩子做了一个瑰丽无比的梦,《千与千寻》注定成为他们美好童年回忆中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。

  眼下已经过了十二月中旬,距离最后一期连载《千与千寻》的《儿童时代》发行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,这个时候筹备《千与千寻》单行本的编审工作,时间刚刚好。

  到时候单行本赶在年前上市,必定会成为收割小学僧压岁钱的大杀器。

  “彩印、必须是彩印。”

  “插画必须要精美,各个角色的形象伱让人先画出来,我再提意见。”

  “成本高了没关系,定价高一点不就完了?”

  “贵点怕什么,小孩子买书看价钱吗?”

  为了收割小学僧们的零花钱,林老师丧心病狂,手段极其残忍。

  他不相信,这帮小学僧能够拒绝彩色版、带有插画的《千与千寻》单行本。

  年末冲业绩,林老师也不容易。

  一部十几万字的童话小说,编审难度并不大,国文社随便找个编辑就能搞定。

  但在插画设计上,林为民的要求却很高,沟通了半个月时间,画了好几版人物和场景图,才达到他满意的水平,完全是照着原版来的。

  一月初刊载着最后一期《千与千寻》的《儿童时代》如期上市,这期首印便是280万份。

  因为有着上一期的预告,所有读者都知道《千与千寻》的故事将在这一期迎来大结局,翘首以盼的等待着这一天。

  是以,1993年一月号的《儿童时代》一上市,便受到了读者们的疯狂抢购,大家都想先睹为快,看看小千寻到底有没有救回父母亲,还有故事中众多人物的结局。

  伴随着《千与千寻》大结局的连载完毕,国文社的单行本《千与千寻》也如约而至。

  国文社有些人认为在《儿童时代》正畅销的时候出版发行《千与千寻》的单行本是个不智之举,毕竟《儿童时代》还在销售,肯定要分流一部分读者。

  但他们还是低估了《千与千寻》的魔力。

  首印50万册的《千与千寻》,在全国各地书店、邮局摆上书架后,面对的是比一月号《儿童时代》更大的抢购风潮。

  《千与千寻》连载八期,时间跨度超过半年,读者潜力已经充分挖掘,可以说横扫国内十六岁以下年龄段的读者,同时在十六岁以上的读者群体里也有一定的市场。

  在单行本上市仅一周时间后,50万册《千与千寻》宣告售罄。

  这个速度创下了林为民作品,不对,应该是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史以来的最快销售记录,国文社见此情况紧急加印100万册发往全国各地。

  这个消息一出,国内文学界再次震撼于林为民的读者号召力。

  一周50万册,这是个什么概念?

  这么说吧,林为民的《霸王别姬》如今在国内的销量已经突破了600万册,放在当代文坛,能有这个销量的作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,只有一些出版数十年的古典文学名著可以与之比肩。

  但以《霸王别姬》的受欢迎程度,销量突破50万册也花了近三个月时间。

  而《千与千寻》,竟然将这个数字提前到了一周,这样的受欢迎程度,已经超出了文学界很多人的认知,他们甚至无法用常理去理解。

  没经历过粉丝时代的人们是很难理解这种狂潮的。

  当然了,《千与千寻》的受欢迎是建立在作品本身上,所以比之后世那些粉丝经济的产物,吸引力要更持久、受众也要更庞大。

  也因为《千与千寻》的受欢迎,林为民这个名字已经彻底烙印在了这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目中。

  以往林为民写的东西都是给成人看的,即便他的名声很大,但在国内的少年儿童群体当中也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字而已。

  这次《千与千寻》的横空出世,让林为民赢得了无数少年儿童的喜爱。

  不是以享誉海内外的大作家林为民的身份,而是以《千与千寻》的作者这个身份。

  这种童年滤镜,哪怕是再过几十年,也无法从这些孩子们的心中抹去,成为他们人生当中最美丽的风景。

  三更万字求月票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camdc.com。火车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hcamdc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